清明前后吃青团、艾糍能祛寒湿,自己做很简单

分类栏目:首页>>热门小吃

美食导报

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

早在清朝,青团就像现在的网红美食一样受欢迎,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形容它:“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那时人们为了买到青团和黄粽,不惜掏空钱包,就像今天人们愿意排几个小时的队似的。青团吃起来口感糯叽糯叽,被视为春天的限定小吃。

一、艾草的风味升级

青团它还承载着纪念和传承。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源于对春秋忠臣介子推的纪念,人们不生火煮食,而是吃冷食。

青团就成为了这一天的理想选择。而现在,每当清明节来临,各地都会根据古法制作青团,不仅是为了纪念先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尊重。

在不同地区,青团有着多样的名称,如清明饼、艾糍等,但不论称呼如何变化,青团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

在两广地区,清明节期间会制作并食用艾糍,客家人称其为艾粄,在福建的闽南和潮汕地区则称为艾粿。

同样都是绿色的糯米团子,但青团和艾糍在流行地区方面有所区分:

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期间的传统点心,以麦苗或艾草汁液和糯米粉制成翠绿色面团,内填馅如红豆沙、肉松蛋黄,蒸熟后软糯甜香。

艾糍

艾糍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端午节和清明节的小吃,用艾草和糯米粉混合制成深绿色面团,包裹甜咸不一的馅料,蒸煮或煎烤至熟。

艾糍的制作

艾草在清明前后采摘,取其最为鲜嫩部分,捣碎后与糯米粉按照大约1:2的比例混合,然后包入花生、芝麻、白糖等馅料,蒸熟即成。墨绿色的外表下,吃起来甜中带有一丝苦味,余味悠长。

客家人有句谚语:“清明前后吃艾糍,一年四季不生病。”《本草纲目》中亦提到艾叶的各种好处,春季食用被认为可以驱除恶气。而客家人认为清明节不吃艾糍,将会影响到秋季收稻谷的体力,或者无法防雷劈。

二、自己动手,做个青团

青团虽为春季传统美食,但其不宜被所有人食用。

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胆囊炎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应避免食用这种难以消化的食品;同时,因为青团内馅通常含有豆沙等高热量甜料,患有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中老年人也应谨慎。

青团的制作离不开春天里新鲜的绿草,艾叶是其中的重要一员。艾叶充满了生机和阳气,被誉为“阳中之阳”。

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艾叶能温补、祛寒湿,对于春天湿重的南方来说,食用含有艾叶的青团可谓恰到好处。除了艾叶,鼠鞠草、鸡屎藤、泥胡菜、小麦草等也是制作青团的好材料。

随着农药使用的普及,野生艾草越来越少,使得真正的艾草青团不易获得,现代加工技术亦常增加过多甜味,逐渐掩盖了青团的本味。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手制作咸蛋黄肉松青团,以寻回那逐渐淡去的春天滋味。

|蛋黄肉松青团|

青团皮:

糯米粉 360克,粘米粉 90克,澄粉 65克,温水370克(面团湿就多加糯米粉,干就加水),艾草粉20克,细砂糖60克,食用油30克

馅料:

咸蛋黄10个,肉松250克

制作:

1、用温水将艾草粉化开。加入面团部分其他所有材料,揉匀,盖保鲜膜松弛15分钟。

2、咸蛋黄隔水蒸熟,碾碎,加入肉松拌匀,分成20-25g左右的小剂子,搓圆备用。

3、面团分成40克左右一个的小剂子,压扁,包入馅料,虎口收口,滚圆,包好后放入蒸笼,大火上汽蒸10分钟就好了(太久会塌)。

4、稍稍冷却,刷一层植物油防粘,包上保鲜膜即可。

糯叽糯叽的口感让人一口气吃了三大个>>

三、今年流行什么馅?

市场上的青团选择真是五花八门。不同的品牌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青团,价格和口味都不尽相同。

比如说,沈大成和五芳斋的青团价格大概3-4元钱一个;杏花楼的青团就要贵一些,6-7元一个。

口味方面,各家除了推出传统的豆沙、蛋黄这样的经典口味,也可以尝尝比较新颖的草莓芋泥或者芝士口味,特别吸引年轻人。

沈大成推出芝士玫瑰、西红柿味,知味观推出江南龙井、龙眼金丝枣、牛奶椰椰味,味道只有你想不到,没它做不到。

你也可以走进实体店亲自挑选,线下超市推出迷你桂花豆沙青团、笋干菜青团,创意满满,把春天的鲜味拿捏住了。

很多外卖平台同样也上线青团系列产品,有黑松露火腿味的、客家风味的粗粮麻糖馅艾糍等等。

馅料如此多品种,选择困难症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