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奶茶店横空出世,能否撬动“餐+饮”营销新风潮?

分类栏目:石占小吃培训 > 石占学院 > 品牌案例 >

品牌头版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杯奶茶,而且还是DIY自制的。听上去是不是很满足?热气腾腾的火锅配上一杯冰冰凉凉的奶茶,不得不说,海底捞真的很懂年轻人的心!
 
近日,海底捞就对“奶茶”下手了。  
 
1月初,海底捞在武汉开出第一家奶茶店,主打“DIY自制”,一杯仅需“9块9”,小料随便加,如此有意思的喝奶茶姿势,引发大量围观,瞬间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蹿红。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一改之前悄咪咪推“小号”的风格,这一次直接打出“海底捞第一家奶茶店”的名号。
 
实际上,近几年餐饮品牌卖奶茶并不罕见,譬如,呷哺呷哺孵化出“茶米茶”、乡村基孵化出“手摇茶”等等,看得出大佬们对于跨界奶茶的决心。
 
这一次,横空出世的 海底捞“全自助奶茶店” ,有什么不一样的看点?它能否撬动“餐+饮”营销新风潮?  
 
一、“火锅+茶饮”CP吸睛无数  
 
2021开年,虽然疫情有卷土重来的意味,但也阻挡不了餐饮企业复苏的决心,继湊湊火锅店里开酒吧后,海底捞的第一家奶茶店也上线了。  
 
近日,海底捞在武汉楚河汉街开出了全国第一家奶茶店,自开业以来,赚足了眼球,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尝鲜和打卡。
 
那么,这家奶茶店为什么这么火?抛开海底捞品牌本身的影响力,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DIY自制,满足个性化需求  
 
与大多数奶茶店的“传统点单”模式不同,海底捞奶茶店走的是“自助模式”。  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口味进行freestyle,比如,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小料、茶底、顶料等,温度、甜度也可自行选择,在满足不同饮品需求的同时,也让其感受到自制饮品的乐趣。
 
另外,海底捞依旧遵循了自家特色——贴心的服务,推出“奶茶操作指南”,让消费者秒变“制茶达人”。
 
放眼当下奶茶市场,虽然赛道已经细分,但点单模式始终千篇一律——“点单、付款、拿号、等候”。而海底捞将这种传统点单模式进行了颠覆,借助自助奶茶机将“买奶茶”变成了一个新奇好玩的“体验活动”,抓住了目前奶茶市场的“体验感”空白。

海底捞diy奶茶
 
2. 低价策略,刺痛“薅羊毛”心理
 
除却个性化服务,海底捞还聪明地采取了“低价策略”。  
 
海底捞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服务至上”外,“价格贵”也是其中一点,但此次海底捞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将每杯奶茶的价格定在9.9元。
 
相比动辄20几元的茶颜悦色、喜茶,“海底捞牌奶茶”9块9一杯的价格真的是平价实惠了,不少打工人直呼“终于实现了奶茶自由”,毕竟如今市场上9.9元一杯,还不限量加小料的奶茶,已经越来越少见。
 
可以看到,海底捞第一家奶茶店成功打响名号,离不开个性化服务体验,也离不开聪明的定价策略。  这样一种“火锅+奶茶”经营新模型,不仅帮助海底捞在竞争激烈的局面下找到新突破口,还收割了一波消费者好感,带动社交口碑的广泛传播。
 
二、不务正业,真为卖奶茶?
  
海底捞大张旗鼓开奶茶店只是为了卖奶茶?其背后用意远没有那么简单!
 
1. 升级服务体验,提高品牌留量。
 
从某个层面上看,海底捞作为火锅界头部品牌,本身就拥有庞大的流量及客户群体,“火锅+奶茶”这样的创举有助于避免客户流失。
 
在日常餐饮消费中,说到“服务至上”非海底捞莫属。从就餐前排号等位时的折星星、下棋、桌游、美甲、擦鞋,到就餐过程中的拉面、趣味表演,再到餐后的赠送火锅底料、生日礼物等,都能给人一种贴心的消费体验。
 
不过,随着客满为患,等位时间越来越长,近两年来海底捞的优质服务似乎有所“缩水”,高峰期去海底捞就餐,排队两小时以上的情况比比皆是。雪上加霜的是,受疫情冲击,海底捞的翻台率由2018年的5.0下降至2020年的3.3,而且一线城市下滑幅度明显。
 
为了缓解等位压力,避免客户流失,海底捞此次开出奶茶店将服务深化在就餐前。  海底捞开设DIY奶茶档口后,不仅可以很好地转移了消费者等位的注意力,在无聊的等位时间提高消费的参与感和新鲜感,消除不耐烦的心理因素,防止在等位过程中造成的客户流失。
 
2. 奶茶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神器,投其所好为门店引流。
 
新茶饮领域是行业热点,奶茶深受当代年轻人青睐,甚至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我们也看到,奈雪の茶、喜茶等网红茶饮品牌,近些年获得各大资本的青睐。
 
在商业化的今天,新茶饮成了品牌开启年轻消费者心扉的大门,“新餐饮”时代,品牌都在想如何获取年轻消费者的芳心?海底捞也不例外。海底捞推出奶茶意图很明显,不过是为了迎合消费趋势发展潮流,赢取消费者好感,从而为门店引流。  
 
3. 毛利高、门槛低,为了“搞钱”。
 
据悉,茶饮行业平均毛利在80%~90%,个别茶饮的毛利还可以达到90%以上。
 
换言之,海底捞通过高毛利的饮品,可以拉高餐饮店的整体毛利。据国外的一项消费者外出就餐报告显示,15%-20%的饮品销售额能为整个餐厅贡献50%的利润。
 
总的来看,  海底捞入局“奶茶界”,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消费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好感为自己引流,还有就是,为品牌赢得更长远的收益。  
 
当然,无论是为了「引流拉新」,还是为了「留存复购」,海底捞开奶茶店的举措都是对优质服务的进一步深化,深入到奶茶圈、年轻群体,制造新鲜感、参与感。
 
三、海底捞能否引领“餐+饮”营销新风潮?  
 
事实上,“餐  +  饮”营销模式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海底捞之前,已有多个头部品牌进行尝试,只不过,这一次海底捞的新尝试 ,让“餐+饮”又进了一步。  
 
餐企在饮品设置上很少会花太多心思,为了省事,大部分餐厅都会直接使用碳酸饮料、酸梅汤、凉茶、果汁等成品型饮品,这样的形势一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改变。随着“吃喝一体化”消费趋势兴起,茶饮热潮如火如荼,再加上餐企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饮品的地位开始被不断放大。
 
海底捞、湊湊、西贝、肯德基、麦当劳等头部餐企带头钻研起饮品生意,将饮品和菜品组合售卖,推出定制饮品甚至是独立的饮品品牌后,“餐+饮”的风潮顺势而起。  
 
比如,小龙坎推出龙小茶茶饮店,不仅在火锅店内以产品的形式售卖,还以独立门店存在;呷哺呷哺则直接创建了凑凑,推出 “火锅+小酒馆”新业态店,用“火锅+奶茶+酒馆”切全时段餐饮;去年12月,老乡鸡首店在深圳开业,加入下午茶、酒吧两个经营时段。
 
当然,“餐+饮”的痛点也很明显,比如,如何简化流程,让员工制作更标准?如何与专业茶饮品牌建立竞争区隔?
 
海底捞这种自主奶茶营销模式,恰好为这些痛点给出了参考答案。  
 
目前,除了鲜果类原料外,各种小料、乳制品以及茶等原料,均因茶饮店对于标准化的需求,不断呈现“集成化”趋势。如免煮布丁、珍珠、奶盖浆、茶原液等等,这些原料的出现,不仅是为标准化而生,同时也是在为奶茶店人难招、培训难等问题给出方案。使用更简单、技术难度降低的原材料,缩减着茶饮店与餐饮店饮品的距离,让“餐+饮”普及的可能性增大。
 
海底捞增加了小料这一茶饮大趋势,多样的选择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机器化的自助加料,则与传统茶饮店做出了竞争区隔。
 
还有一点,对于“餐+饮”的大融合,海底捞也有推动作用。  
 
以往,很多餐企都想入局茶饮板块,但最多在餐厅做一个“水吧”,往往因成本过高导致赔钱。而海底捞用自助形式,借助奶茶机器把成本降到最低,还用DIY奶茶给自己原本的客群提供了新的到店理由,用一己之力呈现了一个“餐+饮”的全新模型。
 
在餐饮洗牌如此残酷的境况下,就算是海底捞也不能一直吃老本,所以餐饮企业们都在不断尝试新鲜模型。这次的奶茶店一出,不仅成功引流,就像麦当劳的甜品站一样,成了餐企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也为众多餐企打开了营销新思路。海底捞在饮品上的发力一旦成功,或将引发“餐+饮”的无限可能。
 
可以大胆预测,未来“餐+饮”营销模式会更普遍,或将成为餐饮界重要的发展趋势,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营销利器。  
 
对于海底捞而言,消费升级的驱动,迫使它思考如何获取新的消费点,而吃喝一体的消费趋势,使它 关注到“餐+饮”这对最佳CP  。  
 
如今,消费者需要越来越多元,“吃”不再是唯一目的,这也对餐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海底捞以敏锐的嗅觉抓住了潮流及流行趋势,巧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玩法,结合品牌自身的特点和气质进行创新式结合,在呈现品牌营销效果的同时,更成为行业学习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