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会喜欢在咖啡中加糖?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啡香之旅

秘制烤翅配方(干料、液体腌料保密配方)

糖和咖啡这对古老的CP,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也许有人说想加糖,还不是因为咖啡苦嘛。不过随着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欣赏咖啡原本的风味,追求的是咖啡本身作为一种“水果”所自带的天然感,所以牛奶和糖这种后附加的调味剂,变得不提倡和不建议。不过咖啡里要有奶和糖的人们,依然是相当大的群体,且已经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那么为什么咖啡中加糖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饮用习惯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今天就结合一些相关报道和文献研究,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吧,糖与咖啡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近500年前,几个世纪以来,这两者一直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咖啡在16世纪到达欧洲时,咖啡和糖都被认为是奢侈品,几乎只保留给当时富裕的上层社会。不过那时候的大多数咖啡豆都是低质量的,而且烘烤得很黑,人们为了使苦涩和强烈的味道更容易接受,通常会加糖。

第一台大规模的咖啡烘豆机是在17世纪发明的,不过它为烘焙者提供了对烘焙非常有限的控制能力,糖和咖啡继续流行到18世纪,尽管现在的烘焙是机械化的,但糖的添加也会因人而异来调整那些不太能直接接受的强烈的味道。20世纪速溶咖啡开始流行,在当时的速溶咖啡通常使用廉价的、容易获得的咖啡豆,通常都是用罗布斯塔种的豆子,也就加剧了饮用者一定要放糖才能中和那苦涩的滋味。

我有看到一个相关的研究,说的是糖抑制了咖啡的苦味和酸度,通过平衡其酸度,你可以体验到饮料中的其他味道。人们可能对糖的摄入方式随着不同地域饮食文化而有着一些差异,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咖啡传统上是一种风味浓烈饮料,进一步受到了意大利浓缩咖啡文化的影响,过去很长的咖啡历史当中咖啡制造商和烘焙师选择罗比斯塔种的豆子比例较高,使其变苦,人们只能通过加糖来消除这苦味,长年累月的这种消费方式最终改变了人们的味觉和行为模式,产生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即咖啡中要加糖,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地中海国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

不仅如此,甚至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和其他国家,在烘豆过程中还使用了糖,这个过程被称为torrefacto。关于这个烘豆方式我还特意查询了一下百科,Torrefacto是指烘焙咖啡豆的特定过程,常见于西班牙,巴拉圭,葡萄牙,墨西哥,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国,通过向咖啡豆中添加额外的糖,可以在烘焙过程中增强美拉德反应的效果,从而使咖啡豆更具独特风味。

甚至过去人们会用torrefacto方式来保存咖啡豆,这种烘焙方式可以使咖啡保存更长的时间,这种方式已经存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尽管豆子的保存期限延长了,但获得的咖啡风味却不尽人意,这种方式烘焙的豆子会有烧焦和烤焦的味道。

如果说糖是作为中和咖啡中的苦涩而用了这样的饮用习惯,那么可不是全球的人们都是用加糖这一种办法来解决咖啡的苦涩。例如,在中东地区,咖啡中加糖是不常见的,传统的阿拉伯咖啡是与甜的干果和坚果一起食用,以平衡咖啡的苦味。

不过回到现实生活,我身边也有不少咖啡爱好者,他们在某些时候也会存在咖啡中加入一些调味剂,很大程度上加与不加取决于场合、这杯饮料的情况甚至是当时的心情有关。当然归本到底,人们将咖啡和糖组合成CP,是因为在生物学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天然会避免苦味,因为这通常与有毒物质有关,同时我们的大脑认识到甜味是一种能会产生多巴胺,带来快乐的东西,这也许是因为嗜甜的原因。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喝单品咖啡的人来说,味觉已经处于比较适应的状态,那就自然不回想着去额外加糖了,可以用更为欣赏的角度去品味咖啡里的风味。我个人觉得,不是一味否定现在喝咖啡还加糖就是暴殄天物,事实上,必要时,糖可以突出一杯咖啡的某些味道和香气,所以选择正确的方式和针对合适的饮品也是很关键的。此外,在甜味剂的选择上也是有说法的,糖也只是一个泛称,如砂糖,是单纯的增加甜味,并没有增加更深或复杂的味道。但如果是用红糖、黑糖,可能就会喧宾夺主,改变杯中的味道,其他的蜂蜜或者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等也是如此,都是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甜味,会更多的干扰咖啡中其他风味感知。

不过不管怎么说,发起这个话题,并不是在说加糖是对是错,风味是私人化的事情,这没有对错,也不能说加糖喝咖啡就是很low的表现。每个人都对一杯咖啡的风味喜好有着自己的判断,任何额外添加的思想感情都是多余的,重点就是这是你的咖啡,而你需要给自己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那就尽情享受它,无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