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茶饮店的最佳时机 大约在冬季!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开店经验

中国饮品快报

开间咖啡馆

市场不缺奶茶店,也不缺好喝的奶茶店,想要突围,还靠创新。

朋友要开茶饮店,调研加策划了1年,店面逻辑还在整理。设计费预计20个W,目前也还是草稿阶段。

3个人,聊了一下午。没有得出太精妙的结论,还是大道理:现在做茶饮很难,至少比咖啡难,但也有机会。

危险与机会总是并存。

话题从朋友预计自己的店要在12月前后开出,大约在冬季,还是隆冬聊起。

我们很好奇,为何选择这个时间?

冬季开店是个好时机,这个观点在行业被普遍认可。翻开日历,圣诞、万圣节、元旦、春节,中国的、西方的节日都集中在这个季节。

节日聚人流,促进消费的道理大家都懂。对于大部分开在下沉市场的茶饮店,一个春节的收入,可能抵得上平时2~3个月。在冬季开饮品店,相当于赶上了交易的黄金期。

不过,这个逻辑也是有前提的。朋友的观点不在此逻辑内,后文我们慢慢展开。

在有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一杯几元或者十几元的奶茶,就如小女孩的芭比娃娃,女生们的口红,让她们能够获得愉悦。当竞争开始充分时,你需要考虑的将是消费者为何要选择你。

你有烧仙草、我有柠檬茶,你包装精美、我价格便宜,在还有差异化时,同行间还能相安无事。但一条街开上10家,一个县城20家时,放眼望去,都是一样的奶茶店,一样的价格,一样的产品。

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就是品牌声量大小,大家蜂拥而至的到小红书、抖音做团购、开直播,做流量。遗憾的是,首批吃螃蟹的或许获利了,但当大家都以千篇一律的手法拍摄视频做促销时,除了名字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

本身没有体量,又没有特色的茶饮店,投的广告只能石沉大海。最后还要忍住不感叹“流量”无用。

很现实。

即使开在冬季这个节日扎堆的季节开出店面。顾客不会因为你便宜,不会因为你长得像喜茶、奈雪、古茗、书亦、茶百道就会为你买单。

因为市场不缺奶茶店,也不缺好喝的奶茶店。不过,却缺少不太一样的奶茶店,或者说能够制造不一样快乐的奶茶店。

那个朋友想开的茶饮店,有什么不一样吗?

算是有吧!

运动、补水、流汗后想来一杯,价格不贵,但年轻人喝它又不失体面。

这是朋友对自己品牌及产品的设想。他曾兴奋的和几个同样做或做过茶饮品牌的朋友聊过,结果并不如人意,因为在这些过来人的眼中,解渴、补充能量的饮品属于便利店冰箱的优势。茶饮想要突围,还是要有创新。

他们更看好芝士茶、烧仙草、杨枝甘露,这些或有价值升维、性价比高、形式简单变化的饮品,因为这些成功过。但没听说过谁在茶饮店将纯净水或者电解质水卖爆过的,不符合“成功学”。

更准确地说,他们信赖“爆款”。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爆款”,它只是一个概念。任何“爆款”都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精雕玉琢而成。

黑糖珍珠鲜奶火吗?但要知道,在它火爆前的2018年,台湾就已经流行至少2年。乐乐茶用“脏脏茶”将其包装,鹿角巷则是各渠道推文,甚至邀请明星站台。

芝士茶火吗?但在芝士茶火爆之前,就已有海盐芝士奶盖茶、玫瑰盐奶盖。

水果茶火吗?在茶饮店将其普及开来,早有茶餐厅、轻食店将其推向市场。

消费者为何与先行者告别,给后来人机会?购买便利是原因之一,价格更实惠或许也有,但这些并不是主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应该是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品牌力。

品牌,店面生意,都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不只是投资成本,还有犯错成本。朋友选择在冬季开店,因为他知道冬季相对于夏季是“淡季”,而他首店的位置也不会是一到节日期间会人流量爆棚的那种。

在这种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可以去更好的观察不足与缺陷。

他想过,如果门店没有生意怎么办? 

1、让店员尽量动起来,做卫生、培训产品是常规。做完这些之后,还没有人,那就让店员去门店外运动。毕竟自己是一个想走“运动风”的品牌,店员在运动合情合理。

这一点,或许你也能想到,因为大部分品牌都有这方面的“素养”。发传单、试饮都是这类做法。

2、在店面前贴一个告知:“只要前面无人不排队,购买任意饮品价格减半。”这样的告知,不仅在店面做,还要让朋友奔走相告,可能在小红书、可能在自己的公众号,尽可能多的让消费者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薅羊毛”。

本质上是打折促销。但至少还有些体面,不是那么赤裸裸。

类似的方法他滔滔不绝说了一堆,归根结底是引起消费者注意。我也问过他,假如这些方法都无用,怎么办。他的回答很真实,那就是自己真不适合,真没做好凭什么让消费者为之掏钱?

关张大吉!

想象任何一个可能犯错的点,然后给出方案,尽量多的防患于未然。是做品牌的创业人必要的先知先觉,因为今天太卷了。

那天也聊到了产品。

创新需要吗?肯定需要,但也不会创新到任何人都看不懂,筛选市面上合适品牌定位的经典款,再在上面做微调,就是他做产品的思路。毕竟,消费者对不熟悉的事物,虽然有好奇,但是也有恐惧。

为何要让双方都无安全感呢?

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是减少犯错成本唯一的“捷径”。

写在最后。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咖啡相关企业2.59万家,同比增长12.5%。目前中国是咖啡消费大国之一,平均以每年15~25%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远超其他咖啡消费发达国家2%的增长率。

瑞幸后,MANNER用咖啡平权、挪瓦用咖啡创意、Tims则以咖啡精致助推着增长率的上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主张。

代数学家、不焦虑、DOC、歪咖啡、爵渴咖啡等等,在各区域冒头拔尖,让咖啡与茶饮一样走向了区域连锁的路径。

咖啡的火爆,让茶饮这个社会热点、资本宠儿稍显暗淡。转头做咖啡的茶饮人,大有人在。茶饮从百花齐放的春季走向资本热拥的秋季,似乎正在走向有一点寒意的冬季。

当茶饮品牌仅能以供应链、体量、无限循环的团购、直播与消费者沟通时。还有没有别的语言,新的形式让他们体验到饮品的另一面?曾经的喜茶、奈雪、茶颜们都做到了,下一个会是谁?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述说自己的故事?

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前,还有时间思考与践行。或许,能够跳过冬季,迎来新的春天。